皇冠体育官网

“深化改革转型发展”大讨论专刊(第49期)
2017年12月05日 【字号:

积极倡树“三破三立”
精准定位粮食部门在转型发展中的行政职能

——“深化改革、转型发展”大讨论主题征文选登

全面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是“深化改革、转型发展”大讨论活动题中应有之义。具体来说,要从三个方面入手,精准定位粮食部门在转型发展中的行政职能。

一、转变思想观念

一是转变只管政策不管市场的观念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是经济民生部门,工作任务落实面对的是行政体系,工作思路的谋划面对的则是市场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需要我们从过去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主要管政策执行监督,向市场经济条件下,管执行监督和管流通服务并重转变。在工作周期上,不能再简单地以粮食生产周期作为行政管理工作周期,而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一致。要调整行政管理工作节奏和努力方向,遵照市场经济规律,从资源配置,价格,供求关系和竞争,市场秩序,宏观调控,经济手段,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市场要素角度思考谋划工作。

二是转变只管产品不管产业的观念。要切实转变过去只看见粮食产品而忽视粮食产业,只关注粮食产量和库存数量,只想到不憋粮不坏粮,忽视粮食加工的倾向。要以落实“农头工尾”为方向,积极研究生产什么、生产多少、为谁生产等问题,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,思考谋划粮食产业发展方向。要通过发展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粮食产品市场地位,进而保证粮食生产者收益。要了解掌握粮食加工对原料产品的实际需求,鼓励和支持粮食经营者主动进入粮油精深加工领域。要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,努力掌握食品、饲料等关联行业发展状况,引进相关产业大户、大企业、大集团,促进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。

三是转变只管监督不管服务的观念。一方面要解决行政“越位”的问题。过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中脱离出来,玉米临储政策又使粮食行政部门回归到了计划和权力之中,把临储政策当作权力。实际上临储政策也是一种市场行为,只不过是单一市场,不是多元市场。国家对玉米实行临储,是对市场调节的一种手段,以往较多地以管理者身份干涉政策落实,忽视了其市场手段本质。这种行政“越位”行为,往往越俎代庖,导致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,同时又造成国有粮食企业对政府、政策的过度依赖和企业组织的行政化、机关化。另一方面要解决行政“不到位”的问题。粮食兼具商品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,其社会性使得行政部门对其管理参与度过高,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商品性,忽视了对粮食行业的经营管理。实行“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”政策后,一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一时找不到在市场中的位置与职责,找不到服务企业经营的方向、方法、手段,造成宏观管理的“不到位”。粮食行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,行政管理手段是齐备的,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执行是比较到位的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背景下,围绕行业发展提供行政服务的载体还很欠缺,服务本领还存在短板和不足。下一步,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,推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尽快由单一管理转到全面服务上来,由服务单一对象转到服务全行业上来,由提供碎片化服务转到提供体系化服务上来,切实提高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水平。

四是转变只管储存不管流通的观念。自2007年国家对东北“三省一区”实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以来,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习惯了对粮食收购和储存的监管,习惯了运用购销存统计、清仓查库、规范化管理等常规方式方法,强化对静态粮食的储存与监管。2015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,实行“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”后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,粮食流通管理的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不降等、不短量、不坏粮,更多的体现到去产能、去库存、降成本、增效益,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要求上来,要求较以前明显更高,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位。

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,必须依靠流通环节来完成。只有通过流通才能使粮食产品“动”起来、“活”起来。要围绕流通环节,确定工作职能,在促进流通、保障流通、顺畅流通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,体现粮食部门新作为。

二、转变工作重心

一是,把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作为新统领。自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实行以来,从上至下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,粮食安全考核评价体系日趋完善。保障粮食安全,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,也是全社会的责任。要发挥粮食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,根据具体考核要求调整完善粮食工作内容,改变过去由粮食部门独立承担职责的局面,加快构建政府主导、联合参与、协同推进的粮食安全工作新格局。

二是,把健全市场监管与品质监测网络体系作为新重点。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,安以粮为首。粮食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证,是第一道关口。当前,居民膳食结构正在由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转变,对粮食产品多样化、优质化、安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。过去,强调粮食安全主要是数量安全,现在强调粮食安全重点应该是质量和供应安全。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“粮头食尾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不但要在“粮”上下功夫,更要在“食”上做文章,做到食之有味、食之安全、食之放心。要强化粮食质量监测社会服务功能,建立健全工作网络,实现全覆盖。加强对玉米、大豆、水稻等大宗粮食产品的品质测报,特别是要加强对重金属、农药残留、真菌毒素等污染物的检测,推动粮食质量检测功能进一步向基层延伸。要加强对成品粮质量的监测,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;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,维护市场流通正常秩序;加强粮油市场信息监测,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。

三是,把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作为新任务。粮食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的责任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。要根据当地人口数量、城市规模等综合因素,从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实际出发,制定科学的地方储备粮计划,并将此作为粮食行政管理工作的“红线”,严格落实执行到位。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,细化监管流程,明确监管责任,逐步形成相互分离、相互制约的监管工作新格局。要适当减少静态储备,探索建立“动静结合”的储备新模式,使地方储备粮管理更加灵活高效科学,真正做到储得好、调得动、用得上

四是,把推进产区与销区深度合作作为新平台。采取推介、对接、展销等多种形式,统筹推进玉米、水稻销售工作,指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产销对接,提高粮食购销市场活跃程度。对已经联系多年的老客商、老客户、老朋友,要采取定点、定向、定企业的方式,“一对一、点对点”挖掘产销合作潜力,同时,要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,保证粮食顺畅销售。要指导企业改进工作方式,积极由“坐商”向“行商”转变,优化对消费对象的服务,提高经营水平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,发挥行业协会、企业联盟、专业决策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作用,加快形成产销合作发展合力。

五是,把推动粮食精深加工业发展作为新动力。目前,地方国有购销企业粮食加工能力普遍较弱,更多精力主要还在粮食安全保管上,忽略了对粮食的精深加工,粮食下游产品经营渠道单一。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,积极鼓励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走“仓储+加工+销售”的一体化发展道路,积极与饲料、淀粉、酒精等涉粮企业和用粮大户沟通,改变原粮销售方式,延长产业发展链条,实现粮食产区产品产业化,使粮食精深加工业尽快成为黑龙江粮食行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。

六是,把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为新载体。以现有成型的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为主体,科学规划、积极申报,加快建设集收购、储存、烘干、加工、销售、质量检测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,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,增加企业收益,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。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,因地制宜抓好农户储粮仓建设,延长粮食销售周期,促进粮食“错时销售”,缓解粮食集中上市后运力不足矛盾,确保好粮卖上好价。

三、转变服务手段

一要加紧品牌创建工作,做好黑龙江特色农产品开发工作。加快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,使农产品供给数量更加充足、品种和质量更加契合消费者需要,真正形成结构合理、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。要继续做强做大“五常大米”等地方知名品牌,扶强扶壮粮食加工产业,努力让黑龙江优质粮食资源品牌叫响全国。充分利用“中国优质稻米之都”新名片,积极组织参与“中国好粮油”示范县和示范企业申报工作,开发更多特色农产品,以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粮油消费需求,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。

二要指导企业加强市场营销,提升综合竞争能力。依托黑龙江“种得好”的地缘优势,向“卖得好”集中发力,充分利用各类展销展会平台,宣传推介黑龙江优质农产品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组织涉粮企业强化市场营销中,从被动参展向主动搭建合作平台转变,采取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办法,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、人脉资源,不定期组织召开产销区粮食企业对接会、粮食产品推介会。积极发展异地储备新业务,着力保障销区企业用粮和销区城市居民口粮供应,盘活闲置仓容资源,扩大优质粮食产品在销区市场的占有率。

三要全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,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科学设置考核指标,引导企业加强成本管控,抓好开源节流,从追求政策效益转向追求市场效益,发挥好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。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探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,对企业管理层实行工资效益联动,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。以营销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,抓紧培养一批粮食购销、粮食储运、电子商务和物流、粮油科技等急需人才,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。

四要加速改善发展环境,提升工作效能。加快“放管服”改革,进一步简化扶持加工业发展、粮食市场监管、粮食购销许可审批等方面的工作流程。推进实施网上审批,建立“一次性办结”工作机制,最大限度让利于民、让利于企。根据粮食生产者和购销企业,经纪人、种植合作社、民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饲料加工、燃料乙醇加工、淀粉加工、中高端大米加工等涉粮企业不同需求,提供高效精准的个性化服务。充分利用“互联网+”建立公共服务平台,及时发布政策信息,粮食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,加快发展线上交易,促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。

(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粮食局党组书记、局长 师逸供稿)